今年3月3日全國愛耳日的主題是“減少噪聲,保護聽力”。目前人們開始關注工業噪聲對聽力的損害,但是對家庭噪聲的危害,許多人還沒意識到。
一家醫院的報告顯示,入職體檢的近400名大學生中,約有10%存在聽力損失,其中近30人高頻聽力受到損失。高頻區受損對言語交流影響不大,所以這些聽力損失的大學生表現為語言頻率正常。進一步對這些大學生調查發現,99%都有聽MP3的習慣,其中50%甚至每天超過3小時,還有的學生整晚都聽。
噪聲對聽力的損害取決于噪聲的大小以及暴露于噪聲中的時間長度。在公交車或地鐵上,常能遇到站在旁邊戴著耳機的人,如果我們可以聽到耳機里傳出的聲音,這種音量可能已經達到了115分貝,足以使人內耳的毛細胞損壞甚至死亡,嚴重損害聽覺器官。很多家庭也喜歡將電視機、音響音量開得過大,認為聽出震撼效果才夠刺激,給聽覺器官造成了不良的影響。為了防止家庭噪聲造成聽力損失,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1.電視機、耳機的音量不宜過大,以柔和、不刺耳為宜。
2.在騎車、走路等噪聲環境中不要聽耳機。
3.不要長時間連續聽耳機,每次不宜超過半小時。
4.對于經常用耳機的人,如果出現頭暈、耳痛、耳堵等不適癥狀,應暫時不用耳機,注意休息;如果出現耳鳴以及聽力下降,應及時就醫。董瑞娟 劉博
(責任編輯:羅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