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開雞心螺毒腺結構之謎 |
|
|
來源:《皇家學會學報B》 更新時間:2011-5-20 11:22:28 |
|
|

誰都跑得比你快——對于一只食肉蝸牛來說,沒什么比這更讓人泄氣的了。
為了讓這頓飯能待著不動,雞心螺—— 一種大型海洋軟體動物(如上圖)——進化出滿嘴中空的魚叉形牙齒,其中填滿了毒液。當這些毒液被噴到獵物身上后會使后者麻痹,并最終被雞心螺拖入口中。
然而其毒腺本身意大利面條式的罕見結構卻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讓科學家感到困惑不解。
為了重溫由一名19世紀的法國博物學家所進行的奇妙觀察——他相信毒腺由食道剝離的組織進化而來,一名研究人員切開了一些小雞心螺,并研究了它們的喉嚨解剖學構造。
這名研究人員發現在食道中存在一種非常細微的結構變化,它是如此之小以至于不足以破壞蝸牛祖傳的食草習性,然而當雞心螺長大后便會形成一個毒腺。
研究人員在5月17日的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網絡版上報告了這一發現,并指出,這種平穩過渡或許解釋了這些蝸牛如何進化出它們復雜的“兵工廠”,以及在極短的進化時間表內變為肉食性的。(領域:科學時報 趙路)
|
上一篇科學技術: 研究揭示一種癡呆癥基因損害大腦機制 下一篇科學技術: 研究首次實現基因表達控制量化 |
|
|